[产品工作随机] 策略产品方法论

0、现状是怎样?确立怎样的目标?

产品目标一般都是相对明确、定义清晰的,会在公司决策层进行定义。

在决策层有所犹豫的时候,策略产品应当对现状给出一些目标分析,包括大盘数据、阶段性趋势及预测、(C端产品还需要给出)主观感受评估 等等,基于这些总结一些insight和方向建议,以供参考。

这里一般老板所看到的问题要更全面一些,考虑的点也不完全是业务部分,可能还有商业价值、投资收益、政策风险,甚至是老板的个人风格和喜好,策略产品则更多是基于当前情况的客观分析和评估,所以其实需要老板最终来决策。

1、目标是什么?如何衡量?

目标更多是一个抽象概念,但对于产品、运营、开发同学来说,需要明确自己需要达到怎样的状态才算合格,那这里就需要对目标拆解和衡量,比如目标是UGC生态建立,那定义的衡量方式就是,效率指标(开发同学作为owner)、作者生态指标(运营同学作为owner)、用户指标(产品同学作为owner),各自侧重点不同,但需要相互配合,且大家都确信这三个指标达到预期后,生态才能够初步建立。

但也有些难以数据定义的,那就对齐评估标准和方式,来进行操作,比如内容质量提升的目标,定义一个低质率的目标,通过全面详细的规则标准定义清楚什么是低质内容,然后按迭代轮次或者时间进行例行评估,来逼近这个目标。

归根结底目标一定要可衡量,不可衡量的目标,一般都会无疾而终,就像没有重点的跑道,没法确定什么时候能结束。

2、为达成目标,选择做什么?

选择做什么的核心在于两部分:

一个是如何取舍全局最优解和局部最优解,这个可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但就实践来看,有成型和完整方法论的解决方案,尽可能选取全局最优解,尝试性的,可以酌情考虑局部最优解,降低试错成本,即便有问题,也能很快换。

另一个是不同解决方案之间的价值评估,确立哪一个对目标影响最大,其中经验是,确定方案前可以做些简单的实验或者数据分析,进行方向论证。

比如早年间在做视频专项时,初期先设计了一些内容、策略、前端的实验,后面确定下来瓶颈主要在于内容,内容库存改善后,就尝试做些样式调整,提高屏效比,等这两部分稳定后,算法再进行迭代。

3、以怎样的方式做?

前期问题清晰后,剩下的就是执行的部分,大致有三个要点:

1)了解和参与技术方案制定,进行中间环节评估,确保细节可靠、路径正确,避免走偏;

2)策略上线后深度体验,通过体验寻找可能问题,进行二次优化;

3)策略全量后进行效果验收,并根据需要保留反转实验,长期观测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